为筑牢中高考备考根基、深化课程教学改革、助力教师专业成长,2025年8月12日——8月14日,西斯达城市森林学校有序推进系列教师研修活动。本次活动围绕中高考备考衔接、“教学评一致性”实践、教师专业发展三大板块展开,聚焦教学关键环节与教师成长需求,以多元形式赋能教师,为新学期教学工作注入活力,驱动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。
01.聚焦班级育人 助力班主任专业提升

8月12日上午,饶克校长聚焦班级育人方法与班主任专业发展展开分享。班级育人策略丰富多元,饶克校长提到:从“拓展育人宽度”出发,涵盖班级演讲、百家争鸣等活动,借主题班会凝聚班魂,以班会课、励志教育等多维滋养学生;“文化育人”打造绿意盎然、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墙;“协同育人”联动家校助力成长 。同时,强调“提升育人温度”,关注学生差异。在班主任专业成长方面,为教师们提供多元路径:向理论寻支撑、向专家求路径、向伙伴学互鉴、向自身做反思、以比赛促提升。
02.家校沟通不止于“说” 策略、温度与实效并存

8月12日下午,河南民办教育研究院王红顺围绕家校沟通的九大有效策略展开分享。他介绍了创意掌声设计、“3211”结构化分享法等提升互动与参与度的方法;分析了民办教育面临的挑战,给出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窍门,强调话术的重要性,列举家校沟通的雷区及补救策略…… 这些内容深度融合家校沟通的理论精髓与实践智慧,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行动指南。互动环节中,老师们在交流碰撞中深化了对家校协同价值的理解,让老师们深刻意识到,家校之间的有效联结不仅是教育的助力,更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养分,为今后的家校工作打开了全新思路。
03.聚焦高考备考:共探素养导向教学新路径

8月13日,聚焦“素养导向下的高考命题特点及有效备考策略”,全体教师齐聚报告厅,在黄永成校长主持下,开启高考备考研讨之旅。市教研室孙红保老师围绕“全面发展的人”这一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,从文化基础、自主发展、社会参与维度,剖析人文底蕴、科学精神等素养要点 。以语文为例,阐释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语言建构、思维发展等体现,强调命题对核心素养的关注。同时,开展“深化高考研究——新高考试题”分析,梳理2019 – 2024年全国卷等试题变化,明确知识向素养、解题向解决问题等转变。基于此,提出精准定位、夯实基础、有效评价等备考策略,为教师明晰“教什么、怎么教”指明方向,助力构建素养导向的高考备考体系,赋能学生成长与教学质量提升。
04.教学评一体化研讨:以评促教,赋能课堂

8月14日,全体教师于报告厅聚焦“教学评一体化”展开深度研讨,探索以评价驱动教学提质新路径。市教研室刘惠臻老师围绕课堂评价功能、任务设计展开,明确评价需兼具激励、诊断、导向价值,从领域范围、认知要求、情境条件等多维度实现,与学习目标深度适配。强调评价非单一对应,需通过任务精准检验目标达成,关注形式选择的适配性、公平性,让评价成为教学“晴雨表”。同时,优质评价任务的质量标准,从目标明晰、内容一致,到情境适配、形式恰当,构建完整评价链条。更聚焦思维发展,通过问题拆解、路径解析、能力解决,推动学生思维进阶。


回顾此次新学期培训,西斯达城市森林学校为教师们铺就了一条立体成长之路。这些满满的“干货”将化为教师们的教育行动力——更懂班级管理的温度,更通家校协同的艺术,更精备考教学的策略。相信在专业能力的加持下,老师们能以更从容的姿态深耕课堂,以更全面的视角护航学生成长,让每一份教育初心都在实践中绽放,推动西斯达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。